公益新知□鐘曉慧(香港大學社工系博士)
  很多街坊都知道本月流行A PEC藍,但可能很少人知道2014年11月也是中國首個殘障發聲月。不光為了呼籲更多人為殘障人士發聲,重要的是殘障人士發出他們自己的聲音。所謂“Nothing AboutUsWithoutUs”;即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做出與我們相關的決定,這是國際殘障人士多年來共同奮鬥的目標。無論是他們的需求還是他們的困境,都不要再被代言。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切合上述主題的殘障月活動,是上周末在廣州舉行的《殘障與性》分享會。殘疾人的性需求,是一直以來被嚴重忽略的重要議題。中國是全世界殘疾人最多的國家,目前有8500多萬殘障人士。根據市殘聯2013年統計,廣州市有52萬多殘疾人,占全市總人口5.26%。助殘領域,一直是社會捐贈和公益慈善組織服務開展的重要領域。但是投入一般集中在殘障人士的就業、教育和康復等問題上,近年來也延伸到對殘疾人家屬的支援。這些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很少有針對殘疾人性需求的支援項目。似乎一旦身體某種功能受到損傷,連帶性需求也自動消失了。來自廣州等城市的殘障人士以及開展殘障性教育的小伙伴能夠站出來,大聲說出殘障人士性需求不被家人和社會正視的壓抑處境,性教育極度缺乏的現狀。把被掩蓋的問題挑明,意義非同小可。
  但是,要讓社會在文化上承認殘疾人有正當的性需求,並且在資源上給予幫扶,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記得當年在香港大學社工系課堂上,教授問在場學生三個問題,至今印象深刻。面對一位身患重疾、瀕臨死亡的病人,想完成自己的臨終願望———不想到死都是處男/處女。這個願望可以理解嗎?許多人點頭,畢竟性需求不能因一個人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原因被漠視,這是社工學生的基本常識。但當問到“你願意找人幫助他嗎?”,一半人猶豫,太高難度了。幸好另一半人覺得基於人道主義,還是要想想辦法。最後一個問題是你願意親自幫忙嗎?全場靜默。
  這裡當然不是提倡人人身體力行去解決殘障人士的性需求,而是說要讓社會願意而且切實幫助這個群體解決正常需求是很艱難的。比方,我們是否願意研發設備、改造殘障人士的居所,讓他們不至於遭遇性尷尬?我們是否願意培訓性治療師(國外專門對殘障人士提供性服務的工作者),而且不會歧視他們?我們是否願意在特殊兒童中開展性教育課程,讓特殊兒童安心度過青春期?這些問題超越憐憫與關懷,拷問社會承認特殊群體正當需求的意願和幫扶力度。
  千里之行,積於跬步。在廣州已經出現了這方面的努力,借助這座城市歷來在社會服務領域的創新之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標題:從性開始,挖掘被忽略的助殘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n85wnmr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